1、推荐书名《偷影子的人》
投稿人:马思怡(20高职报关)
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是一本温情的童话小说。故事里有一个身怀超能力的男孩,他可以偷取别人的影子,并从影子口中,听到主人的秘密。表面大大咧咧的同学,其实背后有一颗破裂的心;身边成熟稳重的朋友,也许心底藏有不为人知的伤痕。看起来幸福无比的成年人,可能有个悲伤的童年。马克为我们讲述的是普通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人们内心那股善良又静默的力量。
①不戳破别人的尴尬
谁的生活里,都有狼狈不堪的尴尬瞬间。我们能看见别人的窘态,却很难看见藏在这背后的隐情。很多时候,难以理解的言行背后,或许是充满伤痕的童年,或许是极度压抑的生活,也或许是过度的自卑与无助。当别人不小心被生活绊倒,我们要做的,不是拆穿,也不是呼喊着让人来围观。而是悄悄伸出双手,把对方扶起来。善良不是插在道德高地上的旗帜,而应该是一束不耀眼的光,让人感受到温暖与治愈。
②不干涉别人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你有你要翻越的山,我有我要渡过的河。处境不同,心境各异,即便是对待最重要的人,也不要轻易干涉他的人生。因为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背后,到底有什么顾虑和难言之隐。我们要做的是将温暖调为静音,是将关怀化为春雨,润物细无声。
③不触碰别人的伤疤
现实世界中,每个人内心总有一块“伤感角落”。深藏着我们不想触碰的伤疤。可能是一段破碎的感情,可能是一次不光彩的跌倒,可能是一场惨烈的失败,也可能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时刻,所以在看到别人内心伤疤的时候,不要去触碰,更不要在上面撒盐。”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再大的好心,都应该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不硬闯别人的生活,不打破人际交往的边界,不触碰别人的伤疤,才是最大的善良。
2、推荐书名《月亮与六便士》
投稿人:宋思甜(20高职服装)
一开始,《月亮与六便士》这个名字就吸引住我。我以为会是浪漫又风情的故事,没想到是一个人对梦想的追逐。月亮是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思特里克兰德有一个富裕又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有点爱慕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这种生活是当今多少人向往且奋斗的方向。可他不屑于这种庸俗且平静的生活,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很好的家庭和事业,去到与世隔绝的地方,开始画画。我惊讶于他的勇气,明明拥有了大多数人所梦想的东西,怎么就忍心放弃?我很惊讶,更多的是不解。在旁人看来,他的生活仿佛从天上跌入谷底,他却不在乎这些。在巴黎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不在乎环境如何,无视饥寒交迫,只要有绘画工具就行。逃离了那个喧嚣的世界,抛弃了功名富贵这些无用的身外之物,反而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中,更容易成功。恍然之间,我似乎体会到他内心的所想。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多少人为了追求名利、金钱,早已丢失了本性?只是为了安家立业,结婚生子而在前行。当然,也不否定,这种生活也是大部分人所想要的平淡生活。可是,我们的人生仅此一次,你最初的梦想实现了吗?你是不是也在现实面前低头了?有的人不得不屈服于这个世界,随波逐流。金钱、功名那都是物质上的,究竟这些意义在于什么?直到现在,我还在思考。人总归是有梦想的,何不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抛去世俗的眼光,保持一个平静的内心,不要浮躁,不被杂念所影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境界。现实与理想只隔一步,那便是执着的追求。茫茫人生,找到自己心中所执着的追求实属难得。大多数人只用表面忙碌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空虚,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或许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深思。当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追求,我们便会不自觉地抛除一切杂念,义无反顾。
这本书没有太多华丽的点缀,它只是很真实,纯朴地反映了人性。或许在五六年后,当我步入社会时,我还会再来品读这本书,那时应该会有更多感悟!愿我们都能到达最初的理想!一起奋进吧!
3、推荐书名:《活着》
投稿人:吴彦钊(20高职数控)
这本书看完了,这确实是一本不需要书签的书,对于想养成读书习惯的人来说,十分推荐这本书,读起来很流畅。
一本书一共有五篇自序,这还是第一次见。在日本自序中,余华谈到了时间创造了一切,创造了生离死别,创造了酸甜苦辣,并引用了贺知章的一首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对于某些事情的认识,确实只有亲身经历过才懂。就像对于读完上面这首诗的感受,初中和现在相差深远。而现在当我读完《活着》的这本书时,感触并不是很深,并没有觉得这本书写的有多么好,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上一两代人所遭受的苦难没有切身体会的原因吧。
读完之后大概有以下几点感触:富贵最大的幸运就是取了家珍这么好的妻子,这一点甚至改变了自己之前的择偶观;凤霞因为生病变成哑巴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是她第一次就相亲成功我感觉还是比较意外的;有庆一定是一个超级可爱的孩子,如果当时能给他一只狗狗陪他玩,简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了,毕竟绵羊和人类的互动还是很少的,感触最深的就是富贵夸他跑步得第一名的时候,仅有的一次表扬,内心真得比有庆本人还要激动,这可能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吧;凤霞因为难产而去世,二喜因为工地事故而去世,苦根因为吃豆子而去世,这样类似的事情回老家时也听长辈提起过,那个年代这样的事情确实。
只有回老家时,才能听到长辈讲述他们年轻时的苦难,表情状态大都相似,脸上的皱纹快乐的游动着,和富贵一样,精彩的讲述着自己。
4、推荐书名《长安的荔枝》
投稿人:王静(20高职服装)
本书讲述了大唐天宝十四年,九品小官李善德受上司哄骗,接下“荔枝使”一职,须在六月一日贵妃诞日前将岭南的鲜荔枝送往长安。长安与岭南相距五千余里,快马加鞭十一天才能到,而荔枝的保质期只有三天,若送不到,必死无疑。为了性命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定放手一搏,他在遭遇运送失败、友情破裂、恩人情断、遭人算计等挫折后,终创造了奇迹,完成了任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一直被人们用来描绘那个浪漫的唐代,不过读完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才发现历史背后藏着的是心酸、残酷和人性百态。
《长安的荔枝》以小吏李善德遭被迫成为荔枝吏后,除万难为为杨贵妃送荔枝的故事为主线,穿插了许多历史褶皱里不为人知的老百姓生活万象。整个故事跌宕起伏、一气呵成,道尽人性和官场,反转再反转,让人拍案叫绝,大呼过瘾。
《长安的荔枝》的魅力不仅在干故事情节,更在于描写的人物形象。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独特的个性,让人不禁想要多看几眼,多了解一些。而男主李善德,更是让人心疼无数次。这个小小的官员,为了保护妻子和女儿,不断地在官场上挣扎,痛苦却又坚定。他的妻子也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她的那句“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让人感动落泪。
5、推荐书目《傲慢与偏见》
投稿人:21高职物联网(韩超)
电影中透过班耐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一样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感情问题的不一样态度,从而反映现实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思考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没有爱情的婚姻是绝对不会幸福的,只追求美貌,满足情欲,不讲道德情操,感情就不能持久,其结果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痛苦,而且还会使家人焦急,受到牵累,给社会造成负担,只有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彼此担承,真心相爱,患难与共,保持高尚的情操,才能获得美满的婚姻。
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她厌恶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之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个性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一样态度,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时时反问着我自己,所以是一本“照自己魂灵”的书。我们有没有傲慢的心理?我们有没有趋炎附势的时刻?我们有没有俯看他人的傲慢?为了维护自尊心张牙舞爪的时刻?看到最后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对话,达西感谢伊丽莎白,感谢因为有她,有她的拒绝,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傲慢,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也在认识的过程中慢慢纠正。